官方微博 

首页 » 新闻中心 » 业内资讯

中国棉花告急

自去年10月以来,国内棉花价格一路飙升,创2003年以来历史新高。而过去3年,随着小麦、玉米、水稻等粮食作物价格节节升高,棉花种植面积则步步败退,两年时间全国种植面积已减少1400万亩左右。

面对疯狂的棉价和缩水的产量,对国内11773家棉纺企业来说,去年那场惊心动魄的抢棉大战今年又将上演。
  
棉价创历史新高,中储棉开仓放棉
  

8月10,在棉纺企业的期待中,中国储备棉管理总公司(中储棉)开始向市场投放国家储备棉,投放数量为60万吨。

大宗原料的抛储往往会起到平抑价格的作用,但是郑州棉花期货各合约价格却逆势走高。记者注意到,本次储备棉的竞拍底价为16500/吨,但成交价格大多站在18200元以上的高位。市场人士分析,抛储后棉价依然坚挺是因为抛储数量太少,60万吨仅是市场一个月的需求量,难以满足强劲的市场需求,因而调控市场能力有限。

在记者采访中,不少棉纺企业对没有正确预测出今年棉价的走势而懊悔不已,面对不断上涨的棉价,只有四处出击,甚至不惜血本用汽车从新疆运回棉花。国内棉花价格从2009年初的10000/吨左右起步,到去年10月开始逐渐上升,到去年年底已经达到14833/吨。截止到今年630日,国内328级棉花现货指数为18309/吨,比去年同期上涨42.6%。如果和去年初比较,则上涨了83.1%。目前,国内棉花价格上涨趋势仍然没有减缓迹象。

历史上最高纪录发生在2003年,棉价从11000/吨起步涨到18000/吨,实际上只是触到了18000/吨即开始回调。这次金融危机使棉价跌入冰点,去年初10000/吨左右的价格无人问津,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棉价逐步走高,到今年五一节后每吨涨到17000元,短短两个月后,又涨了1000多元,目前已经突破历史高点。今年的情况可以用疯狂来形容。一位业内分析人士向记者讲述着棉价的历史。

河北一家生产新型面料的企业负责人表示,目前棉花价格已创历史新高,新疆棉和本地棉达到近10年以来的高位,棉纱价格也水涨船高。3月初,地产三级棉每吨16000元,而在620日,地产三级棉的报价达到18500元。新疆三级棉3月初的报价为每吨16500元,目前的报价在每吨19200元左右。

棉价上涨或许还不可怕,因为棉纺企业的纱价也在水涨船高,最让棉纺企业担心的是未来会不会有钱也买不到棉花。湖南省最大的纺织企业湖南东信集团有限公司最近棉花库存有些吃紧。集团总裁办副主任李小坚透露,截至今年7月底,该集团库存棉花1万余吨,距离今年10月新棉花集中上市前尚有7000吨左右棉花采购缺口。我们集团现在也是苦苦支撑,原材料端,面临资金风险;产品端,面临市场风险。我们已向有关部门建议增加企业进口配额,解决新疆棉花出疆难瓶颈,同时给予出疆棉公路运输补贴。李小坚说。

岳阳市一家纺织企业负责人表示,不断上涨的棉花现货价格对企业压力很大。他说,很多订单是在今年年初签下的,现在棉花价格上涨了,但是当期产品价格仍然不会改变,公司为此损失不少。

福建嘉达纺织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昆直言不讳地说:今年搞棉花供应不是人干的事。企业里跑原料的人都是骨干精英,一般人不理解,拿钱买棉花怎么会买不到?如今实实在在就存在这个情况。

全球棉花供需缺口大,中国首当其冲
  
全球棉花市场供求关系偏紧的基本面,是本轮棉价上涨的基石。美国农业部表示,今年世界各地棉农的收获面积将是20多年来的最低水平,而且连续15年以来,全球棉花产量增速一直跟不上需求增长的步伐。

如果说俄罗斯等独联体国家遭遇的旱灾是小麦期货价格飙升的导火索,棉花期货价格上涨也离不开全球第一大棉花生产国中国和全球第四大棉花生产国巴基斯坦遭受的严重洪灾,以及全球第二大棉花生产国印度从今年419日开始实施的棉花出口禁运政策。从某种意义上来看,全球农产品市场就是在水深火热中节节攀升。

最近3个月,中国南方多个省份遭遇了10年不遇的特大洪灾。据不完全统计,截至730日,中国的洪灾共毁坏920万公顷作物。有市场报告预测,这次洪灾将导致中国棉花减产5%10%。分析师们已经预计在8月底新棉花上市之前,国内棉花的供需缺口将高达350万吨。而巴基斯坦遭遇的洪灾更为严重,受灾人口高达1600万人,全国30%的棉田毁于一旦。受此次80年一遇洪灾影响,巴今年棉花产量将下降30%40%,估计总产量将低于1000万包(1包约218公斤)。这直接导致传统的棉花出口国巴基斯坦,在2010年甚至可能变为棉花净进口国。

美国农业部812日公布的报告预测,2011年中国棉花进口量将增长14%125万包,巴基斯坦进口量也将增加53%,全球棉花需求量在2011年度将上涨2.7%达到12087万包,但2010年,全球棉花库存量却下降4.1%,为4561万包,只能满足38%的棉花需求,为1994年以来最低水平。

美国是全球第一大棉花出口国(同时是全球第三大棉花生产国),中国是全球第一大棉花进口国,也是美国的第一大客户。而据美国农业部812日公布的数据,中国棉花进口需求量从1993年以来已经增长了24%

美国棉花库存在2010年度也达到1996年以来的新低――在截至2010731日的这个种植周期内,美国棉花库存量仅为310万包。

供不应求的市场格局,为国际棉花期货价格飙升打下了基础。彭博资讯的调查显示,市场预期国际棉价会继续上涨13%,达到94.9美分/磅的15年高点。

中国棉价的持续走高与全球棉花市场供求关系偏紧、近期国内洪灾不断不无关系,同时近年来国内棉花产量的持续走低也使得棉花供需矛盾逐渐激化。

业内研究人士表示,1984年前后,全国棉花种植面积一度达到1.2亿亩,这几年棉花种植面积逐年减少,现在减至7500万亩左右。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7年全国全年棉花产量760万吨,2008年全年棉花产量减至750万吨,2009年进一步减至640万吨。从棉花种植面积来看,根据中国棉花协会的数据,20072009年,全国棉花种植面积依次为8889.15万亩、8631.15万亩、7425万亩,2009年棉花种植面积与2007年相比,减少1400万亩以上。研究人士表示,中国棉花种植面积在8000万亩以上才算是处于安全区范围以内。

有关统计表明,今年我国棉花种植面积普遍减少,河北、河南、山西、湖北、江苏、山东的减少幅度分别为7.1%8.7%21.98%12.3%11%5%,而新疆北疆受雨雪影响,减少的幅度更是达到了25%

河南是中国棉花的主产区之一,全省棉花种植面积最多时曾达到1000万亩,现在只有200万~300万亩。山东德州市是我国四大产棉基地之一,在11个县市区中,有5个县市是全国棉花生产百强县。以前德州棉花种植面积近300万亩,受2008年棉花价格低迷、农资价格高、植棉效益下降等因素的影响,2009年种植面积减少到232万亩。而今年植棉面积仅有200万亩左右,比上年再次减少13%,降至10年来的最低点。

让农民得实惠,才能让纺企粮草无忧
  
据记者了解,虽然2009年棉花收购价格一路走高,成本相对下降,棉农收益增加,但是今年棉农的种棉积极性并不高。

德州市棉花协会一位人士告诉记者,2009年度以来籽棉收购价格的上涨,并没有达到棉农的预期,对比粮食和其他经济作物,棉花的比较优势并不突出。种粮有良种补贴、种粮补贴、农资综合补贴,种棉仅有棉花良种补贴,没有种棉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粮食有最低收购价政策,棉花没有。德州市农村人均两亩多地,目前农村近80%的青壮年劳力外出打工,月收入一两千元,2010年工资又普遍上涨,远比种棉挣钱多。

而且,农民普遍反映,棉花难伺候,从每年4月到10月,打杈、施肥、打药没有消停的时候,忙不过来还得请临时工,耗时费力费钱,划不来。

植棉比较效益下降、农民挣钱门路的多样化等,使农民植棉的积极性越来越低。据德州市棉花协会调查,2009年在棉价创历史新高的情况下,德州市秋种拔棉种麦的超过10%

面对植棉比较效益不高、农民植棉意愿下降的现实,今后棉花产业将走向何处?业内专家认为,只有提高了棉花种植的比较优势,农民真正得到实惠,才能激发棉农植棉热情,扩大棉花种植面积。

首先,应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国家应参照种粮补贴办法,出台种棉补贴政策,同时增加棉花种植农资综合补贴;出台扶持棉花专业合作社发展的优惠政策;每年安排专项资金,在主产棉区建立优质棉基地县;制定棉花最低收购价的实施措施和方法,保障棉农利益。

其次,政府有关部门应及时向农民提供棉花供求信息及先进种植技术。大力推广科技兴棉、科学治虫,实施联防联治,根据虫情测报,统一喷药时间、统一用药,降低治虫成本,提高治虫效率。鼓励农民成方连片规模种植,正确引导农民适当扩大棉田面积,促进棉花产业的健康发展。

而对于纺织业而言,棉花、棉纱连番上涨已成纺织业加速回暖的隐忧,在棉花已经步入高价时代的形势下,行业应该思考高棉价时代下未来的发展之路。

虽然各种因素导致了今年棉花供应趋紧,价格高涨,但其中最主要的还是棉花缺口较大。从短期来看,这个格局还难以改变。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会长徐文英在许多场合经常算一笔账:我国十五十一五期间纺纱速度的增长每年大概在17%左右,如果继续按照这个速度增长,到2015年我国纺纱产能将达到5500万吨,这意味着全世界的棉花都要供给中国来用,或许还不够。这显然是不可能的,转变发展方式迫切地摆在我们面前。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杜钰洲认为,后危机时代,消费变得理性了,显然我们不会继续走规模扩张的路子,而是要谋求科学发展,走产业升级的路子。实际上,我国棉纺自身用棉比例已经从上世纪末的70%左右下降到当前的50%,多年来的高增长主要是靠化纤以及其他纤维的支撑。如果说危机之前我们路子越走越宽,后危机时代我们路子必须越走越高,制高点是走产业升级之路,是提高质量、提升效益,而不是规模。

如何用好棉花这一战略资源,如何摆脱对棉花的过度依赖?杜钰洲指出,棉花资源战略对于纺织工业极其重要。充分发挥棉花等天然纤维资源的优势始终是中国纺织业的任务,棉纤维在天然纤维中的比重会越来越少,但它的珍贵程度会越来越高,这就需要行业尽量通过高新技术改造落后工艺,提升产品的创造性,创造更高的附加值。

徐文英也反复强调,要提高吨纤维制品的附加值,支持开发和应用各类再生纤维素纤维,高技术以及大量功能性、差别化纤维,大力调整产业结构,鼓励多种纤维混纺纱线面料产品的发展,提高非棉纤维的比重,特别要重点发展产业用纺织品

链接
  
棉价上涨――棉花的报复
  

棉花向来得不到多少关注,或许是因为没有人会把棉花摆上餐桌,或者用它来制造汽车。作为一种大宗商品,棉花价格的波动不是十分剧烈,而且这种本就不贵的商品总是能找到廉价替代品。但最近,一些服装零售商威胁要涨价,并将其归咎于棉花成本上升――棉花价格可能很快会升至15年最高点。

与小麦和大麦不同,棉花价格的上涨不只是由于今年夏季疯狂的天气。确实,世界第四大棉花生产国、第二大进口国巴基斯坦的大部分地区遭遇了洪涝灾害。但美国农业部的数据显示,在连续4年消费多于产出之后,棉花价格已稳步上涨了18个月。美国农业部预计,今年的棉花库存将只有年需求量的40%左右,为15年来最低水平。

生产问题集中在美国――世界最大的棉花出口国(中国是最大的生产国)。尽管政府提供了丰厚的棉花补贴,但许多美国农户仍从种植棉花转向了种植大豆。价格是一个因素:除了2008年大宗商品泡沫时的短暂飙升外,过去10年,棉花价格大多在上世纪80年代的水平上下波动。大豆价格上涨了约50%,而且更容易种植。

不过,美国农户可能已经对棉花价格上涨做出了反应。美国农业部表示,美国今年的种植面积增加了20%。由于印度限制了出口,巴基斯坦洪灾泛滥,美国棉农今年可能会财源滚滚。但额外的供应适逢全球复苏减弱之际,而有关美国补贴合法性的争议仍没有定论。棉农(以及棉花多头人士)应把握机遇赶紧赚钱。

出处中华纺织网

编辑: 吕缜缜

时间:2010/8/27
点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