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博 

首页 » 新闻中心 » 业内资讯

服装新国标实施半年标注安全性仍不明了

   从今年1月1日起,西服、大衣、西裤、领带等10项服装国家标准正式实施。很多标准要求在服装标签上对PH值、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及甲醛等进行明示,以方便消费者鉴别和选购。然而记者发现,新国标已实施半年,消费者对此却知之甚少,很多在售服装标签也不符合规定。
  昨天中午,记者在中山东路、南门大街、斜桥街等服装专卖店走访时发现,大多服装标牌上都没有对PH值和甲醛含量进行标注。一些服装虽然标注了简单的“B类”和“可直接接触皮肤”等字样,但也未标明PH值和甲醛的具体含量。按照国标《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服装被分成A、B、C三类,A类为婴幼儿用品,B类为直接接触皮肤的产品,C类为非直接接触皮肤的产品,三类产品的甲醛含量分别不得高于每千克20毫克、每千克75毫克和每千克300毫克,PH值范围分别为4.0至7.5、4.0至7.5和4.0至9.0。
  在我市某大型商场里,记者随机询问了15位消费者,他们都表示不清楚这一新的国家标准。在儿童服装专柜,记者拿起一件儿童连衣裙询问销售人员,服装标签上为何没有标明甲醛含量和PH值,销售人员表示,她卖童装近十年了,从来没见过衣服标签上标了甲醛含量和PH值的。记者问及服装新国标时,她表示没听说过,“就算新国标有明确要求,但厂家不标明,我们做销售的也没有办法。”
  皮肤科专家表示,绝大多数消费者在购买服装时都缺乏健康安全意识,以为买衣服只要看颜色、款式和面料就行了。然而,在服装的生产过程中,加入了各种染料、助剂等化学制剂,如果这些物质的使用量不在安全范围内,服装与人体长时间直接接触,对身体的危害很大。所以,消费者在购买服装时,一定要多加注意。

出处“中华纺织网”

编辑: 吕缜缜
时间:2010/7/5
点击:0